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第一屆理監事名單

序號 職別 姓名 性別 現任本職

01

理事長兼任常務理事

楊瑞珠

高雄師範大學教授

02

常務理事兼任理事

李家雯

諮商心理師

03

常務理事

張瓊方

一二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04

理事

鮑順聰

台北市立建國中學專任輔導教師

05

理事

朱靜儀

十分國小老師

06

理事

林上能

台北市成功高級中學輔導教師

07

理事

黃佩怡

陸軍專科學校專任講師

08

理事

陳偉任

高雄市凱旋醫院
精神科醫師

09

理事

吳淑妤

台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導師

10

常務監事

吳毓瑩

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11

監事

曾端真

退休(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學系教授)

12

監事

方德隆

高師大教育系教授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第二屆(2019-2021)理監事名單

序號 職別 姓名 性別 現任本職

01

理事長兼任常務理事

吳毓瑩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02

副理事長兼任常務理事

李家雯

國立臺灣大學學務處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03

副理事長兼任常務理事 林上能

點亮心燈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04

理事

吳淑妤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導師

05

理事

許育齡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06

理事

張瓊方

一二心理諮商所負責人、諮商心理師

07

理事

趙元芝

臺中市立清水國中教師

08

理事

廖偉志

國立後壁高中生活輔導組組長

09

理事

駱怡如

高雄市大寮區忠義國小輔導處主任

10

常務監事

陳偉任

高雄市凱旋醫院神經精神科主任

11

監事

連廷嘉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教授

12

監事

曾貝露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第三屆(2021-2023)理監事名單

序號 職別 姓名 性別 現任本職

01

理事長

駱怡如

高雄市大寮區忠義國小輔導處主任

02

副理事長

趙元芝

臺中市立清水國中教師

03

副理事長 林上能

點亮心燈諮商中心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04

理事

連廷嘉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教授

05

理事

張倪綸

明陽中學諮商心理師

06

理事

許修齊

退休教師 

07

理事

黃慧森


國立潮州高級中學輔導室主任

08

理事

黃于真 台東縣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級中等學校輔導教師

09

理事 陳志賢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10

常務監事

李家雯

國立臺灣大學學務處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11

監事

吳毓瑩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12

監事

陳偉任

高雄市凱旋醫院神經精神科主任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第四屆(2023-2025)理監事名單

序號

職別

姓名

性別

現任本職

01

理事長

趙元芝

臺中市立清水國中教師

02

副理事長

張倪綸

明陽中學諮商心理師

03

副理事長

黃于真

台東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級中等

學校輔導教師

04

理事

林艾璇

 臺中市立大元國小專任輔導教師

05

理事

張宇平

高雄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06

理事

黃英俞

高雄小港國中輔導老師

07

理事

黃慈愛

高雄市立民族國小特教組長

08

理事

蘇俊誠

利伯他茲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09

理事

 廖偉志

 男

 自由工作者/職涯諮詢師/親子生活教練/講師

10

常務監事

楊瑞珠

丹佛阿德勒心理生活學院創辦人

11

監事

林上能

點亮心燈諮商中心心理諮商所/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兼任講師

12

監事

曾貝露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阿德勒心理學(亦稱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 一百多年來透過家庭、學校、工作、社區促進個體全人健康及社會福祉之理論與實務架構持有跨文化及超時空的普世價值。一向有「西方孔子」美名的維也納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 率先主張個體是認知.情緒.行為不能分割、身心合一的整體觀,倡導關懷兒童、女性、弱勢社會平等之民主精神並展現賦權的具體方法。很特別地,他認為心理學應該是人人都能獲得的生活普通常識。充滿人本精神的阿德勒心理學深入淺出地影響當今各學派之心理治療、諮商、輔導、教育與諮詢,值得在台灣加以發揚光大,以嘉惠更多喜愛阿德勒心理學的人們,為臺灣這塊寶島上的居民們能擁有一個健康的社會生活共同努力。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TSAP, Taiwan Society of Adlerian Psychology ) 成立於2016年2月,為衛福部及內政部認可之全國性社會團體;而在成立之前,已於2008年註冊為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NASAP,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Adlerian Psychology)之聯盟團體(affiliate)。TSAP創會願景在於為臺灣和華人社會提升阿德勒心理學之發展與應用,任務在創建一個融合資訊、文化、及同步於國際趨勢的交流平臺,擴增實務訓練與學術研究之機會。TSAP更進ㄧ步已成為世界阿德勒心理學會(IAIP,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dlerian Psychology) 之團體會員,可以擴展TSAP成員之國際視野與交流機會。

阿德勒心理學亦稱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關於”individual”一詞,阿德勒自己特別強調,指的是人格不可分割之整體性,顯然並非一般中文讀者感受到「個別性」,毋寧更是身心的整合。阿德勒於1924發表《個體心理學的實務與理論》(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提出全人健康及群體福祉之理論與實務架構,具有跨文化、超時空的普世價值。阿德勒心理學勾勒出社會情懷的初衷與理想藍圖,協助我們瞭解個體如何在社會生活中與人際互動下發展出生命風格。理論基礎與運用原則影響後續人文導向或關係基礎的心理學派甚多,廣泛應用在親師諮詢、家庭婚姻諮商、生涯發展、企業組織領導、及精神醫學等領域。

TSAP秉持著4C:Connection(連結)、Capability(能力)、Count(意義與價值)和Courage(勇氣)的原則,以視訊科技克服城鄉差距,提供助人工作者高品質專業進修資源、分享身心健康社會生活資訊。創會以來在北、中、南、東各地均辦理讀書會暨帶領人培訓認證課程、親師諮詢師/親子生活教練、婚姻與伴侶關係諮詢、成癮預防與諮詢等認證課程,更推出以「社會變遷中個人與群體的身心健康關懷」為主之專業或公益活動,以服務會員、會友及社會大眾。

unnamed 1df62

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是誰?阿德勒的生平,在黃光國教授於一九七一年翻譯的著作:《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有詳盡的介紹。阿德勒出生在維也納的一個小康的猶太商人家庭中,在七個孩子中排行老三。阿德勒自幼有行動不便及口吃的問題。目睹弟弟的過世及自己重病的經驗,讓他從小立志行醫。他在維也納大學畢業後,開業、結婚並育有三女一男。太太與大女兒都是追求蘇俄民主、自由、平等的社會運動之倡導者,大女兒還因此被捕下獄而 永遠失蹤。她們對阿德勒維護女權及兒童社會平等有最根本的影響。

阿德勒於一九○二年與佛洛依德結識,後來成為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之主席,早期以器官缺陷、自卑情結、補償作用之論文著名。他於一九一一年與佛洛依德因觀點差異而決裂,另起爐灶並成立後來的「個體心理學學會」。這段期間阿德勒因受德國哲學家懷亨格(Hans Vaihinger)於一九一一年所著The Psychology of “As If ”一書之影響,而開始專精其行為目標論、個體主觀認知與私有邏輯、神經質、生命風格及社會對人格影響之理論架構。

阿德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身為軍醫的經驗,讓他體會到社會情懷在心理健康所占的地位。他戰後(1988~1925)的著作著重於闡述社會情懷,並積極在維也納及德國的其他地方先後創立了三十幾個兒童諮詢中心,把個體心理學的觀點活用在教育機構當中,諮詢服務的對象為父母及教師,阿德勒在這段期間聲名遠播。阿德勒後來受聘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一九三二年成為紐約長島醫學院系主任,一九三四年定居於美國。他五十五歲開始學英文,六十歲才學會開車。之後,於一九三七年在一場演講的旅途中在蘇格蘭過世。

阿德勒大部分的著作是由安斯巴可夫婦(Ansbacher & Ansbacher)蒐集與編譯,且其最後十年的著作側重在了解個體如何以創造性的能量從自卑努力走向超越,並從私有邏輯發展到社會情懷。阿德勒原著由當代阿德勒學者──亨利.史坦(Henry Stein)(http://pws.cablespeed.com/~htstein/)近期重新策劃編譯。

許多當代心理學者公認阿德勒的理論對二十一世紀的心理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包括存在主義、社會建構論、認知行為治療、家庭婚姻治療、現實治療、焦點短期諮商、敘事治療、團體諮商、遊戲治療,以及近期的正向心理學。最終,誠如意義治療法大師──弗蘭克(Victor Frankl)之稱頌:「阿德勒是首位敢揚棄佛洛依德學說的人。人,不再被視為產物、驅力與本能之下的犧牲者或人質;動力與本能是來自能使人類活生生地表達與行動的素材。」理情行為治療學派(REBT)大師──艾里斯(Ellis)也說:「若沒有阿德勒學派的耕耘,理情行為學派恐怕也無法樹立。阿德勒,遠遠超越佛洛依德的地位,可真正說是現代心理學之父。」由此可見,阿德勒心理學對於當代心理學的光景具有如「先知」般的洞見。阿德勒的社會情懷常被比擬為東方儒家「仁」的思想及基督教教義「博愛」的精神,也為我們對天下大同之理想世界的盼望加注無比的可行性。

阿德勒心理學的重要概念包含下列重要原則:

  • 社會情懷 (social interest)
  • 目的 (purpose)
  • 私人邏輯 (private logic)
  • 選擇與結果 (Choice and Consequences)
  • 虛構目標 (Guiding fiction)
  • 生命風格 (Life style)
  • 目標導向(Goal-oriented movement)
  • 貢獻(Contribution)
  • 自卑感與優越感(Feeling of Inferiority/Superiority)
  • 鼓勵與勇氣(Encouragement and courage)
  • 整體論 (Holism)
  • 努力向上 (Striving)
  • 民主(Democratic principles)

交通資訊

加入FB粉絲團

 

加入Line群組

LINE QR d62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