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辭典

【個體心理學】

編輯整理:鮑順聰

「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又稱為「阿德勒心理學」(Adlerian Psychology),是由奧地利精神科醫師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於1911年所創立。這個名詞被選擇為其學派的代表性概念,有其深刻的意義。

阿德勒跟其他支持其學說的學者於1914年創立國際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Individual Psychology》 (Zeitschrift fϋr Individualpsychologie) 。主編 Carl Furtmϋler在創刊號中寫道(Hoffman,1994):

「個體心理學的命名旨在表達一種信念,即心理過程及其外在表現只能從個體所處的脈絡背景中加以理解,所有的心理洞察都必須始於個體。」

The name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intends to express the conviction that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ir manifestations can be understood only from the individual context and that all psychological insight begins with the individual.

「我們當然知道,想對一個抽離其背景脈絡的孤立個案獲致完整周延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將人格的表達置於其適當的歷史背景中來觀察。在每個個案中,我們必須問:『從哪裡來?』以及最重要的是要問『往哪裡去?』人格並不會展現其全貌給探問者;我們因此被迫運用越來越多的人格類型。正因此,我們更堅信不應自囿於研究孤立的個案,而應致力於進一步掌握統御人類內在生活的一般性法則。」

We certainly know tha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an isolated individual case is impossible. But this must not deter us from viewing the expressions of a personality in their appropriate historical context. In each case, we must ask...'Whence?' and , most importantly, 'Whither?" Personality is not revealed in its totality to the questioner; we are pressed to work more and more with personality-model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situation, we are insured against being stuck in the study of the isolated case, and can progress to generalize laws of behavior governing human inner life.

綜合而言,個體心理學的命名強調個體(1)、個人(2)、個我(3)、個性(4)等四個面向,以及整體性(1a)、獨特性(1b)、社會性(2a)、脈絡性(2b)、主體性(3a)、主觀性(3b)、統合性(4a)、創造性(4b)等八個特性。以下分述之:

一、個體的整體性(1a):每個人是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心理過程與外顯行為都不能被割裂而孤立的理解。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在心理狀態是相互關聯且相互影響的。

二、個體的獨特性(1b):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獨特的目標、價值觀和方式來追求其優越感和重要性。無法被抽象有限的心理分類類型所概括。

三、個人的社會性(2a):個人無法脫離社會脈絡來加以理解,人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受到社會環境和人際互動的影響。社會環境是個人發展出其獨特性格的重要脈絡因素,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家庭氣氛與互動模式。

四、個人的脈絡性(2b):理解一個人的心理過程和行為需要考慮到其成長歷史和所處的社會背景。個人的行為和心理狀態是在特定脈絡中加以形成與表達的。

五、個我的主體性(3a):主張每個人都應該是也可以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有能力主動改變和塑造自己的生活。

六、個我的主觀性(3b):重視每個人對其經驗的主觀知覺與詮釋,人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受其主觀感受與認知評估所影響。

七、個性的統合性(4a):應穿透行為表達或症狀的表象,發掘性格核心的一致性與統合性,包括身與心的統合,意識與潛意識、認知情意行為的統合,也包括個體的目標、價值觀、信念和行為方式等內外在歷程的統合。

八、個性的創造性(4b):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既非遺傳也非環境,而是每個人獨具風格的創造性自我。每個人可以通過發展自己的潛能、實現生活目標和創造獨特的生活方式來克服自卑感和追求優越感。

欲深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博大精深之思想堂奧者,建議研讀Ansbacher與Ansbacher夫婦所編纂註解的《阿德勒個體心理學》(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優越感與社會情懷》(Superiority and Social Interest),以及西北華盛頓阿德勒訓練中心Henry T. Stein所編譯的《阿德勒臨床工作全集》(The Collected Clinical Works of Alfred Adler)共12冊,以及《從個體到群體》(Theory and Practice: A Socratic Approach to Democratic Living)等論著。

參考文獻
曾端真(2021)。解密自卑情結: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歷程解析。臺北:張老師文化。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n.d.). individual psychology. In 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Retrieved May 31, 2023, from https://dictionary.apa.org/individual-psychology

Ansbacher, H. L., & Ansbacher, R. R. (Eds.). (1964).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 A Systematic Presentation in Selections from His Writings. Basic Books, Inc.

Britannica, T.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2017, April 13). Individual Psycholog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individual-psychology

Hoffman, E. (1994). The drive for self: Alfred Adler and the founding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Da Capo Press.

交通資訊

加入FB粉絲團

 

加入Line群組

LINE QR d62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