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正向教養」是以阿德勒學說為基礎的教養法,主張消除所有懲罰與獎賞,強調用「鼓勵」來教養孩子。簡.尼爾森在一九八○年代,接受美國聯邦政府委託,主持一項兒童教育研究專案,結果發現家長與教師運用阿德勒心理輔導法,對孩童有明顯正面的影響,因而她發展出一套涵蓋溝通、衝突處理與相互尊重的教養方法。過去三十五年,「正向教養」的理論與200多種實用方法,已經成為美國的主流教養方式。
阿德勒相信改變行為的最佳途徑是要由內而外,幫助扭轉錯誤的信念,協助個人體驗「歸屬於群體」的深層需要。阿德勒去世後,他的門徒魯道夫.德瑞克斯繼續傳布阿德勒學說,將人人平等、尊嚴、尊重等理念擴及父母與師長。阿德勒與德瑞克斯教導我們,孩子所做的行為只是冰山一角,在冰山底層隱藏著行為背後的信念,那才是孩子行為產生的主因。
連結:博客來
性格不僅源自先天特質與後天的社會環境,還有第三個重要來源,就是我們每天的所作所為,也就是所謂的個人計劃。例如內向的你為了完成老闆交付爭取大訂單的任務,不斷練習在客戶面前侃侃而談,久了就變得更外向更自信。
已有20年臨床醫療經驗的諮商博士陳偉任醫師,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統整各學說,提出「阿德勒勇氣改變術:停、看、聽、走四步驟」的自助助人模式。
停:停止自己失控的情緒
看:看看這是誰的問題
聽:聽懂對方的行為目的
走:走出互動的新選擇
在完整介紹阿德勒學說後,分別闡述如何在伴侶、親子、家族等關係突破瓶頸,讓雙方走向新的和諧模式,解決人際煩惱。
連結:博客來
張老師月刊文稿(五月號) 請點擊此處閱讀PDF檔案